“小付警官,你来给我们评评理”“小付警官,又来走访了”“小付警官,有些事儿我想跟你说一说”……在北道门社区内,龙亭公安分局北道门派出所社区民警付梦冉成了群众最贴心的人,大家遇到什么问题、产生什么矛盾总愿和她讲一讲,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群众解决忧心事儿、烦心事儿,得到了社区群众的一致认可。
今年3月,付梦冉响应分局“机关下基层”的号召,来到北道门派出所工作,刚到派出所的这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和社区居民在一起,每户必访、有难必帮。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短短时间内付梦冉能够快速上手,得益于她的“大小王”老师。
在共事处事中“带”,率其以行。岗位的变化让付梦冉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大王”老师、派出所老社区民警王保亮一下子就看出了付梦冉的顾虑和困难。“我是在你负责的无梁庙一片儿长大的,附近我最熟,我带你下辖区见见我的邻居和同学们。”有了王保亮的护航,上了社区民警第一堂课的付梦冉走访起来越来越顺利,和辖区群众的话语也越来越自然,逐渐和辖区群众打成了一片。当辖区群众好奇的问“派出所民警来我家干啥?”付梦冉不会再尴尬的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而是甜甜的笑着说:“想来咱家里认认门,互相认识一下。”亲切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辖区群众的距离,辖区群众也会由生疏到笑着回应“那欢迎常来家里坐坐”。付梦冉在与王保亮的一起走访中,她发现原来干板生硬的言语,会将自己与群众的距离拉远,如果把自己定位成群众的邻居、朋友、家人,用家人的语气跟群众话家常,群众也会很乐意跟民警分享自己的生活及想法。有了这种新感悟的付梦冉立即转变方式方法,社区工作开展也更加顺手多了。
在犯难之时“帮”,排忧解难。辖区居民和付梦冉越来越熟,大家家里有事都想找她帮忙。一次,家住无梁庙街的李师傅急急忙忙的到所里找付梦冉,称其家中的窗户一下雨就漏雨,找人看过原因,是安装窗户的工人给他打的密封胶有问题,导致窗户密封不严。为他安装窗户的商铺如今已不在北道门辖区经营了,也没有店主的联系方式。如何找到原来的店主,可让付梦冉犯了难。看到眉头紧皱的付梦冉,这时“小王”老师、派出所民警王涛说:“别着急,我留的有底册,让我帮你找找。”说罢,王涛便走进档案室,经过一阵翻找,找出了老档案。通过上面登记的电话号码,付梦冉联系上了店主,说明了情况后,店主表示马上就到李师傅家维修。李师傅笑着感谢付梦冉和王涛称:“多亏了有你们的帮助,要不我又得多花冤枉钱找别人维修”。
在日常工作中“传”,授其以渔。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推进,付梦冉发现位于老城棚户区的北道门辖区安全隐患频现,这让接手社区不久的付梦冉忧心忡忡。每到这时,“小王”老师、派出所老社区民警王涛就会常常教导付梦冉:“遇到问题不要急,咱们一起想办法都能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化解”。王涛带着付梦冉通过勤走访、勤普法、勤登记、勤促改的“四勤”工作法,不断努力提高辖区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与相关群体和出租房屋责任人的互动联络,丰富辖区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最终使得辖区房屋底数得以清晰,各类安全隐患风险得以化解。今年夏天,我市暴雨连连,王涛带领付梦冉在雨后的一次排查中,发现辖区一房屋房檐因为年旧失修,随时有脱落的风险,可能会伤及群众。经与房主联系,因该房屋已闲置许久,房主不愿对房屋进行修缮。为了消除隐患,王涛积极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与社区警务团队成员共同做房主工作,最终房主同意修缮房屋,这一安全隐患得以消除。这让付梦冉深刻的体悟到,社区工作不能仅靠一人单打独斗,要利用好社区警务团队,发挥群防群治达到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使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基层社区警务工作中发挥无穷的效能。
在“大小王”老师及派出所全体民警的“传帮带”下,善于学习的付梦冉已成为派出所的业务骨干,她用脚步丈量辖区,用爱心温暖群众,真正与群众打成了一片。翻开北道门派出所的历史,因基础工作扎实,派出所曾获得“全国一级派出所”“河南省红旗式公赛派出所”,“把群众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的信条一直传承至今。自来到北道门派出所后,付梦冉学会了所内民警那股亲民爱民的劲儿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公安精神。在北道门这片土壤里,老民警们不断加强和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工作效用,新民警在老民警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使派出所在夯实做牢“主”防与发挥打击效能上统筹结合、齐头并进,把辖区打造的更加平安和谐,让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