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杞县县长黄宗刚做客开封市人民政府网《县区长声音》政务访谈栏目,以“聚焦‘四高四争先’ 绘就杞县发展新蓝图”为主题,与广大网友开展互动交流。
访谈中,黄宗刚表示,2024年杞县生产总值完成418.81亿元,增长5.5%,居全市第4位。完成投资383.4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数量全市第一。招引重大项目40个,投资总额超100亿元。重点打造了现代食品(大蒜)和铝基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粮机装备、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黄宗刚说,近年来,杞县在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上积极探索,持续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增效益,以最大的诚意和最优的环境吸引企业、留住企业。一方面,用心优化服务。2024年,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专项督导行动,解决企业诉求问题154个。杞县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 5A 级营商环境开发区”。另一方面,用力深化改革。实现108项高频事项“免证可办”,92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67个市县级事项“就近办”。
在民生保障方面,黄宗刚介绍,杞县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202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9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30人。杞县第二实验学校建成投用,特教学校搬迁新址,杞高实验和大同小学扩建项目全面完成。县中医院病房楼竣工交付,五里河卫生院搬迁新址,圉镇卫生院成功创建县域医疗次中心,215座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成投用。县级特困供养服务中心开工建设,8所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黄宗刚表示,2025年,杞县将聚焦“四高四争先”,在产业发展上,围绕现代食品(大蒜)、铝基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粮机装备,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能力,持续招大引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持续开展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街心游园打造,为群众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在乡村振兴上,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通过大干、快干、实干,以最大的努力求最好的发展。
杞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宗刚
做客《县区长声音》访谈实录
时 间:4月21日地 点:开封日报社虚拟演播室主 题:聚焦“四高四争先” 绘就杞县发展新蓝图嘉 宾:杞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宗刚主持人:王波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开封市政府办公室和开封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政务访谈栏目《县区长声音》。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杞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宗刚,他将与大家一起分享杞县过去一年的发展成果和2025年的发展规划。欢迎黄县长来到我们直播间。
黄宗刚: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县区长声音》栏目,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杞县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主持人:过去一年,杞县严格落实市委“16136”总体工作思路,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共同发力。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杞县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新成绩和新突破?
黄宗刚:2024年,杞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16136”总体工作思路,全力稳增长、抓项目、强产业、惠民生、防风险,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
一是经济稳。在规上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有力支撑下,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18.81亿元,增长5.5%,居全市第4位。
-
二是项目快。143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35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383.4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数量全市第一。招引重大项目40个,投资总额超100亿元。
-
三是产业实。聚焦“2+N”产业发展体系,重点打造了现代食品(大蒜)和铝基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粮机装备、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两大主导产业。现代食品(大蒜)产业方面,围绕“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品、良效”六良融合,引进蒜米先生、永峰、吉兴等大蒜深加工项目,潘安食品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杞县大蒜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和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农业品牌全省唯一、大蒜品牌全国唯一。铝基新材料产业方面,围绕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思路,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目前,铝型材产业园一期已入驻21家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万吨;二期1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全面竣工,3家企业正在试生产,14家企业正在洽谈入驻。杞县铝型材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主持人:听过黄县长的介绍后,让我感到杞县的发展走得又稳又快。近年来,杞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做了许多经验探索,请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黄宗刚: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地方只有营商环境好,才能吸引企业、集聚产业。近年来,杞县在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上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持续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增效益,以最大的诚意和最优的环境吸引企业、留住企业。一方面,用心优化服务。坚持“有事不绕、无事不扰”,把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的保姆式服务作为重中之重。2024年,实施营商环境领域专项督导行动,解决企业诉求问题154个。开展13期政务访谈栏目,让更多企业、群众知晓如何便捷办、快速办、省心办。杞县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 5A 级营商环境开发区”。另一方面,用力深化改革。将深化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在惠企惠民领域先行先试。2024年,实现108项高频事项“免证可办”,92项民生事项“一证通办”,67个市县级事项“就近办”。尤其“汴捷办”App杞县分厅作为全市县(区)试点,率先上线运行。在企业开办专区新增了社保查询数据接口,实现全市县(区)数据接口零的突破。
主持人:民生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请简要介绍一下,去年在民生保障中做了哪些工作?今年又有哪些民生工作重点?
黄宗刚: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作为县级政府,我们始终以办好群众身边事为出发点,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一是就业更加充分,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9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30人。二是教育供给更加优质,杞县第二实验学校建成投用,特教学校搬迁新址,杞高实验和大同小学扩建项目全面完成,高考成绩再创佳绩,资助育人成效显著。三是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县中医院病房楼竣工交付,五里河卫生院搬迁新址,圉镇卫生院成功创建县域医疗次中心,215座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成投用,在全市率先实现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四是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县级特困供养服务中心开工建设,8所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幸福院150个、助餐点73个。
2025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的殷切嘱托,把民生工作做实做好。就业方面,开展春风行动,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让群众就业更有底气、更有质量。教育方面,在全市率先启动专门学校建设,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深化校园后勤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医疗方面,坚持县级医院做大做强、乡镇卫生院做出特色、村级卫生室做优服务,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确保县中医院门诊楼、县托育中心和82座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成投用。社会保障方面,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关心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主持人:谢谢黄县长对民生工作的关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开启之年,除了刚才介绍的民生工作外,杞县今年还将重点实施哪些工作?
黄宗刚: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杞县将聚焦“四高四争先”,大干、快干、实干,以最大的努力求最好的发展。
-
一是做大做强产业。围绕现代食品(大蒜)、铝基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粮机装备,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能力,持续招大引强。以投产达效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加快实施总投资50亿元的大蒜(食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东磁工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铝型材二期加工基地、总投资30亿元的开封时代新能源储能和总投资20亿元的中原粮机产业园等项目,推动我县产业聚链成群、蓄能成势。
-
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开展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街心游园打造,为群众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加快实施应急防汛工程,提升城市韧性。
-
三是推动乡村振兴。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加快1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干净整洁、管理有序、通行顺畅”的标准,做好106国道沿线乡镇镇区提升。推进惠济河、大堰沟和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综合治理工程,统筹农村沟渠连通整治,让乡村“面子”“里子”同步提升。
-
四是守牢底线红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以一失万无的心态、万无一失的标准,守紧守牢财政运行、债务化解、安全生产、污染防治、信访稳定、舆情处置等工作底线,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县长的详细介绍,相信杞县在2025年一定能取得更大成绩、更快发展。如果广大市民和网友还有更多问题,敬请关注《县区长声音》系列政务访谈栏目。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